加强发展战略及规划的协调对接、完善金融保障体系、加强多领域多方式多层级的合作。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近日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一届国际跨国公司领袖圆桌会议上就进一步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上述三点建议。
五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参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能取得良好开局,关键在于‘一带一路’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建的原则。抓住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扎扎实实推进实施,真心实意造福人民。”张晓强认为。
就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张晓强提出:
第一,加强发展战略及规划的协调对接,深化政策沟通。张晓强说,要共同建设好基础设施,实现金融贸易投资等方面的更高水平合作,必须从参与国的发展阶段、条件和需要出发,抓住重点、统筹协调,这就需要将中国的发展战略相关规划与参与国的发展战略及规划更好地衔接。比如有的国家最突出的发展瓶颈是缺电;有的国家有丰富的资源能源优势,但是工业矿业的发展水平低;有的国家最大的制约瓶颈则是交通落后。“为此,应该更好地对接双方的发展战略,进行合理规划协调,充分发挥优势和互补性,有序推进,既突出近期的合作重点,又着眼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使发展战略规划和重点项目合作能顺利推进,张晓强认为,必须在相关的法律政策等方面深入开展交流、协调。例如为了保障要素的便捷流动,鼓励和引导贸易投资发展在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往来便利、税收金融监管、企业营商环境等各个方面加强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同时应该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为“一带一路”的贸易经济合作、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第二,完善金融保障体系。张晓强表示,不论是基础设施、工业还是农业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特别是大型的交通基础设施,一般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建成后运营维护费高等特点,有些项目投资的社会效益很高,但是其本身的财务回报率低,为此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一定要科学规划,深入开展前期工作,共同研究合理的总体投融资方案和投资回收模式,不宜急于求成。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应该以宽广的思路、开放的态度、开拓的精神共同努力,包括加强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在培育和发展本地资本市场开展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合作,国家金融机构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合作多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报告数据,未来10年除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大国,亚洲发展中国家每年仅基础设施的投资就需要17000亿~18000亿美元,靠本国的投资能力仅能解决一半左右,即使加上双边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等仍然有很大的缺口。为此要引导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多国工商界共同投入“一带一路”建设,有序探索推进PPP等投资模式、发展创业投资、普惠金融,在更大规模的本币结算方面积极有序推进,更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水平。
张晓强特别指出,“一带一路”从地理意义上仅有沿线64国,但它是一个开放式的合作平台,非洲、拉美国家参与会受到欢迎,发达国家企业参与同样也会受到欢迎。几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先后与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政府就“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达成了共识,着眼点在于促进多方的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和多赢。
第三,深化民心相通。张晓强认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建,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特色,为此应该加强在创新、文化、卫生、旅游等领域多方式多层级的合作。一定要高度重视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水平提升,在能源、交通、制造业、矿业、农业等各类项目中都要把做好本地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的培训放在优先地位,积极妥善地处理好与当地的民众、社区、地方政府的关系,注重当地就业,加强生态环保,尊重民俗文化,使企业、政府、民众真正形成共同建设、共享成果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