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沈阳市商务局网站!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关于打造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的提案 (第039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5-23     来源: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处

李明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数字贸易先行示范区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是“十四五”新发展阶段的开局起步期,是我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我市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标与先进地区存在的差距,为推进我市数字贸易发展,我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规划引领数字贸易发展新业态

(一)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我市全年新建5G基站1.3万个,累计数量超过3万个,重要场所5G网络通达率达100%,5G用户占比达42.46%,建设规模在东北地区扩大了领先优势,在18个重点城市中排在第8位,5G网络的覆盖水平和使用效率明显提升,成功获评国家“千兆城市”。2023年,我市计划新建5G基站7000个,重点打造5G精品网络,推动5G移动网络向农村延伸覆盖,“点面结合”提升网络覆盖深度和广度。

(二)强化数字创新平台建设

商务部等24部门《“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中指出“依托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目前,东北地区只有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经认定的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我市将对标大连市的经验做法,积极发展我市的数字贸易发展工作,布局产业创新平台,在工业软件、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沈阳浑南科技城、沈阳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聚焦 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鼓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发挥平台优势,加强共性技术平台、产业集群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专业化孵化器建设;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沈阳自动化所工业智脑与边缘计算设施、新松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与验证平台等工程预研,加强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三)重点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

围绕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建设,集聚“文化+”新动能,加快推动我市文创产业聚合发展,深入挖掘文化产业资源潜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工作。培育沈阳VR文创产业园、五里河数字视听产业园、沈阳新经济数字文创产业园等园区,以文旅为主线,打造VR数字景区、VR虚拟直播、VR现场全景直播、元宇宙魔方、元宇宙竞技场、沉浸式影音、数字创意与互动广告、虚拟现实直播及产品销售、影视动画及 IP 设计等全新数字业态,不断构建数字创意新场景。

二、政策引导数字贸易发展新态势

(一)支持数字领域政策创新

为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聚焦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局面向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方向,在《沈阳市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及配套的实施细则中,明确对相关单位在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展数字经济新基建、智能制造提升、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等六大领域方向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提升我市数字经济领域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为做好我市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加快推进我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沈阳市2022年外经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施方案》。一是支持外贸企业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支持企业参加由省统一组织的线上展以外的线上境外展会、贸易对接会等贸易促进活动,对其实际发生费用给予支持。提高我市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提高通关效率,对出口企业研发予以奖励;二是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支持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鼓励企业承接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为对外经济合作领军企业提供奖励,支持企业开拓对外经济合作市场;三是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园区和机构发展,支持国际、在岸服务外包共同发展,支持企业取得国际资质认证,鼓励企业提升技术水平。符合上述支持方向的企业均可按照方案内容申报外经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三)完善数据交易平台

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8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1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涵盖企业级、专业级、行业级以及跨行业跨领域四个平台方向,涉及能源、输配电、食品、网络防护、数字化培训等多个领域。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成功举办。2022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继续围绕“赋能高质量•打造新动能”主题,大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持续增强。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办好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

三、外引内育数字贸易龙头企业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聚焦关键领域,加大对国内外数字贸易企业的招商力度,切实引进一批符合本市实际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创新招商方式,继续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一系列“不见面、屏隔屏”的网上招商活动;积极探索闲置资源策划包装招商、对接第三方中介招商等招商引资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提升招商成效。开发应用场景,通过开发数字化应用场景,帮助企业形象了解投资环境和需求,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北斗数据应用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搭建招商平台,办好国际性经贸活动,推介沈阳发展优势和合作需求,争取大企业集团来沈投资。

(二)发挥龙头企业优势

牢牢抓住自主可控产品发展机遇,聚焦交通、教育、医疗、电力、安全等领域应用软件产业发展优势,依托龙头骨干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云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不断促进产业集聚和生态优化,积极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名园。支持企业围绕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大数据分析等软件产品自主开发,打造自主可控产业生态。抓住集成电路产能扩张机遇,进一步做强集成电路装备产业,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带动配套零部件和相关材料产业化,打造完善的集成电路装备产业链和创新链。支持企业研发生产各类传感器和智能终端产品,以推动工业自动化、智能化为重点,开展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研发,分阶段发展和补齐工业传感器短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加快发展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热点的移动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依托沈阳自动化所、东北大学、东北微电子研究所等高校院所,提高智能图像处理、智能芯片和器件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自动化领域骨干企业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更多智能化产品,加快推进服务机器人产业基地、智能硬件创新园等园区,实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示范工程,扩大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智能装备、智能汽车及智能硬件等产业规模,完善配套产业体系,打造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  

(三)支持文化走出去

沈河区文化出口基地作为东北地区唯一被认定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聚焦以“沈阳方城”品牌和产品“走出去”为核心的发展定位,全力招募有资源、有经验、有意愿的运营商与政府携手推进出口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共同构建“一基地、多园区”产业格局,助推沈阳打造“五型经济”新增长极。

四、有力保障数字贸易平稳发展

(一)协调联动各部门

按照沈阳市委编办的工作计划,准备规范议事协调机构,建议不再成立新的工作领导小组,如需协调各部门重要事项和问题,可依托现有数字沈阳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联动。

(二)加大资金支持

支持金融机构加强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推出跨境电商产品,通过转贷款、跨境风参等,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畅通企业贸易融资渠道。针对小微外贸企业推出“跨境退税贷”“出口贷”“信保贷”“跟单贷”“运费贷”等跨境快贷系列产品,具有“纯线上、免担保、秒提款、一站式、低利率”等特点。针对出口企业的结汇需求,提供在线实时查询汇率价格,办理即期、远期结汇服务。针对进口跨境电商企业,支持线上办理购汇业务,通过挂单功实现无人盯盘完成交易。针对境内从事跨境电商贸易的小微企业提供“跨境快贷-电商贷”全线上、纯信用融资服务。在跨境支付服务方面,辖内金融机构可提供海淘管家、跨境电商支付通等产品,为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网络支付、线上收单、跨境购付汇,以及海关支付信息报送、国际收支申报、跨境人民币收付报送等综合服务;出口方向,可提供跨境e汇、跨境电商直通车等产品,为跨境电商平台和跨境电商经营者提供跨境收结汇、跨境资金境内分发及国际收支申报、跨境人民币收付报送等综合服务。

(三)强化人才支撑

1.健全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我市相继出台了“人才新政24条”和“补充9条”以及配套细则,形成了“24+9+N”的人才政策体系。主要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创业、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精准支持,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人才政策体系。

2.简化人才认定程序。目前人才类别划分为顶尖人才(A类)、杰出人才(B类)、领军人才(C类)和拔尖人才(D类)。通过直接认定、评审认定、自主认定等方式予以认定,人才认定后可享受“兴沈英才计划”相应政策待遇。

3.政策向用人主体大力倾斜。坚持以市场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加强用人主体层面的主动作为,积极构建“企业认可、市场评价、政府支持”的人才认定新模式,授权220家有成熟人才管理体系的企业和企事业单位进行自主认定人才。把人才享受的薪酬待遇、创造的市场价值、缴纳的所得税收等作为重要衡量指标,推动企业成为人才集聚和技术创新的主体。通过赋予企业高层次人才的自主认定权,促使将最优化的政策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赋予相应人才。预计2023年全市拥有人才自主认定权限的用人单位数量将达到300家。

4.实施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奖励政策。我市深入实施“兴沈英才计划”,大力推进产业人才支撑工程,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奖励企业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努力促进人才与产业相适应,产业与人才相融合。2022年,按照《沈阳市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奖励实施细则》规定,对全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重点企业,引进的各类人才,择优给予奖励。

5.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服务对象包括各类高层次人才,内容涵盖住房公寓、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着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一是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功能。加强市、区两级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建设,打造“一站式”工作模式。构成“线下服务窗口+线上服务平台”的立体化人才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来沈创新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绿色通道。开设高铁、机场贵宾专区。二是推行业务专员制度。根据各类人才个性的需求,提供“一对一”“保姆式”专员服务,切实解决人才遇到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实现定制化的贴身服务。

6.筹划建设全市统一的数字化人才信息服务平台。我市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和城市的发展经验,继续提升我市人才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水平。筹划建设全市统一的数字化人才信息服务平台,涵盖人才认定、项目申报、服务保障等多维度,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更具个性化的主动服务,变“服务对象找我”为“我找服务对象”,准确感知在沈顶尖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包括创新型企业家奖励、高水平技术创新型人才奖励、人才贡献专项奖励、高端外国专家资助、急需紧缺人才奖励、女性人才服务、院士工作站资助等项目);准确感知劳动者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例如大学生求职招聘服务,职称评审服务等,将全市人才信息化服务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感谢您对数字贸易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版权所有:沈阳市商务局 辽ICP备19006012号
网站管理:沈阳市商务局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 (024)-22722005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青年大街35号
网站标识码:2101000047
技术支持单位:
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辽公网安备 21010302000406号